高工人形机器人:融资数亿!这家深圳具身智能企业硬刚“杭州六小龙”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03-02 | 114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日,具身智能初创公司自变量机器人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光速光合与君联资本领投、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神骐资本跟投。融资将用于下一代统一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的训练与场景落地。


本轮投资方都是近年来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频频出手的投资机构:


光速光合曾经参与了宇树科技的C轮融资;君联资本上个月才完成对精密减速器企业杉川谐波超3亿元的融资;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是明星企业银河通用、宇树科技与星海图的投资方;神骐资本则是灵巧手企业因时机器人B+轮的金主之一。


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的自变量机器人,在资本圈同样也风头正劲。从去年1月至今,他们已经完成了5轮融资,上一轮融资发生在2024年11月,当时自变量机器人连续完成Pre-A轮与Pre-A+轮,总金额达到亿元级,投资方包括德联资本、基石资本、啟赋资本、南山战新投,老股东九合创投持续加注,一苇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与一年五轮融资的优异表现相匹配的,是自变量机器人的野心。自变量机器人认为,目前他们的具身智能大模型类似于「GPT-2」,而机器人领域的「ChatGPT」时刻可能会在不久后来到。


自变量机器人能成为机器人界的OpenAI吗?


图片

全球最大参数规模的具身大模型


自变量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12月,致力于通过研发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打造通用机器人。通用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像人一样通过交互、感知和行动自主执行任务,并具备高效的泛化和迁移能力。


自变量机器人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就在于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因为大语言模型只能为机器人提供简单的语音互动与任务规划能力,但是真正要让机器人能够在物理世界感知、理解物理规律与在复杂环境中执行任务的泛化能力,需要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加持。


而自变量机器人的核心团队成员在大模型领域浸淫颇深。


创始人兼CEO王潜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全球最早在神经网络中提出注意力机制的研究人员之一,博士期间曾在美国顶级机器人实验室参与了多项Robotics Learning的研究,研究经历涵盖机器人操作和家庭服务机器人相关的几乎所有领域。


图片

创始人兼CEO王潜


联合创始人兼CTO王昊是北大计算物理博士,曾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研究院)担任封神榜大模型团队算法负责人,领导了国内第一个百亿级大模型和最早一批千亿级大模型之一Ziya的研发。


图片

联合创始人兼CTO王昊


在具身智能狂潮中,创业团队耀眼的背已经不足为奇,真正重要的是,他们能拿出什么成果。


去年11月,自变量机器人宣布实现了全球目前最大参数规模的具身智能通用操作大模型——Great Wall系列(GW)的WALL-A模型。


他们表示,与市场上其他各有侧重的具身大模型不同,WALL-A模型是真正实现了“大小脑统一的端到端大模型”:


首先是输入图像、语言、传感器信号,输出机器人的速度、位姿、力矩,从而实现某个动作的执行,这个过程用一个模型就完全解决;


其次是,所有的任务放在同一个模型训练,推理用同一个模型进行操作,而非采用分层分步的方法。


这就使得,WALL-A模型在通用性、泛化性上可以做到用极少的样本,完成各种物理环境变量、动作模式的泛化和迁移,同时在长序列复杂操作上具有绝对优势。


王潜表示,从复杂任务的准确率来看,WALL-A在叠衣服、晾衣服等复杂柔性操作中表现出色,数分钟级别的任务成功率达到90%以上,并且实现无需地图和深度输入的语义导航,并能基于视频进行即时决策和实时指令跟随,也具备自主环境探索能力。


从产业界角度而言,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先行企业,无疑是OpenAI重注的美国企业Physical Intelligence。作为有多位大牛加盟的明星企业,他们不仅完成了超过34亿元的融资,产品表现也始终走在行业最前沿,目前是全球范围内,衡量具身大模型技术能力的标杆。


而据自变量机器人研判,他们与Physical Intelligence的技术差异,在刚成立的时候可能有一年的差距,目前就“只有2-3个月” ,甚至在部分能力上,还强于他们。


或许正是他们的技术实力,吸引了华为的注意力。去年十一月,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时,自变量机器人就成为了创新中心的优选合作伙伴,而且他们也是华为十六家合作伙伴,唯一专注具身大模型的企业。


这也不由得让人期待,自变量机器人与华为的联手,在2025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图片

深圳“机器人八大金刚”


“杭州六小龙”无疑是近期最热的焦点话题,业界许多声音赞扬杭州的创造力,质问深圳为什么失去了过去引以为傲的创新力。


显然,深圳并不服气,深圳企业也不服气。


因为在这波人形机器人浪潮中,深圳并非毫无竞争力,许多深圳的初创企业还在破土而出,自变量机器人显然就是先锋之一。


昨日,南山区举办的“怒放的生命——南山区企业风采嘉年华暨2024年度经济突出贡献企业TOP荟”晚会中,南山区喊出了“机器人八大金刚”的口号,其中包括:众擎机器人、跨维智能、优必选、帕西尼感知科技、逐际动力、普渡科技、智平方和数字华夏,这八家企业在中国具身智能界,也都是具有竞争力的佼佼者。


回看互联网浪潮,多少“出道即巅峰”的初创企业在煊赫一时之后,就光速陨落。而具身智能行业的发展,是一场有漫长赛程的“Long Game”,在行业起步,产品甚至没有商业化落地的阶段就下定论,认为“杭州六小龙”已经是行业的统治者,深圳已经远远落后,无疑操之过急。


无论从大湾区的资源禀赋,还是初创企业的活力来看,深圳还依然是具身智能赛局的主要玩家,这场游戏恐怕才刚刚开始。